(一) 栽植密度和方式
山葵株高約為25—65cm 間, ,要獲得高產, 栽植株行距應為30×30cm,每畝3500?4000株的起埂壟作,拉扯遮陽網使其長期處于蔭蔽狀態。山葵的種苗可以利用自身的根、芽、種子組織等進行培育。
1.蘗芽苗
在收獲植株時,將根、莖分蘗出來的幼苗摘下,以供利用,最好按大、中、小等級收種。
2.根苗
在收獲植株時,切取茁壯的根或須根(約0.20cm以上),于秋季淺埋于陰涼林間,約4—6個月后,即可移植于大田。
3.種子育苗移栽
種子收獲約在5—6月間,種子收獲后,必須經過一段時間(約100天)的冷處理,冷藏溫度為0—5℃ ,于秋季10—11月間播種,來年2—3月即可發芽,當長至一定高度后于秋季移植于大田。
(二)施肥技術
施足底肥,以有機肥為主,以高溫處理過的雞糞最佳,畝用量600—700公斤。追肥宜選用復合肥料或過磷酸鈣,用量為15—20公斤/畝,追肥時間在春、秋兩季,追肥時應注意不要直接施在植株根部,距根外3cm處周圍一圈,以防止引起黑腐病或其他病害發生。
(三)病蟲害防治
由于山葵喜陰好濕,生育環境特殊,容易發生各種病蟲害,危害最大的是黑心病,這里重點講述黑心病的防治。
黑心病又稱墨入病、黑斑病、黑脛病、黑腐病、葉墨斑病。大田發病田塊率100%,病株率90%~100%,田間葉發病率25%~70%,損失達30%~70%,嚴重時可毀園。該病是制約山葵收成的重要因素。具體的防治方法如下。
1.選擇適宜地塊。山葵生長發育不良時,黑心病有多發的傾向,所以栽培地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。選地要求海拔2000~2300m ,周圍植被好,非南向坡,水源充足,坡度5~10°,肥沃透氣性好的砂質壤土。
2.選擇抗病品種。目前沒有明顯抗墨入病的品種,但是島根三號和靜岡縣的青莖系耐病性比較強,今后希望能育成抗病性更強的品種。
3.采用實生苗。山葵分株苗如果母株帶病,苗也會受感染,采苗的時候必定有傷口,因此黑心病很容易在操作中互相傳播。實生苗只需作好種子消毒及篩選,挖苗時多注意點就不會帶太多傷口,其生長發育也好,因此感染病較少。
4.采用無病壯苗。分株苗要從沒有染病的母株上采取,并且仔細檢查分株苗底部的維管束是否變黑,凡是維管束有黑點的一定要剔除掉。在購買分株苗時,有必要留意產地的發病狀況。采用實生苗的情況下,因為種子也會傳染,所以采種的時候,種殼染病變黑的角果應剔除掉。
5.注意田間衛生。雜草要勤拔,如果雜草高度超過山葵高度,則會嚴重影響山葵長勢,加重病蟲害的發生。但切忌陰雨天及早晨濕度太大時除草,除草后造成山葵大量的微傷口要注意噴藥保護。
6.科學防治蟲害。 黑心病的病原菌是從傷口侵入的,傷口是發病的一個重要原因,因此做好小菜蛾、菜青蟲、跳甲、蛞蝓等害蟲的科學防治十分重要。
7.做好水肥管理。夏季地表溫度超過20℃就容易發病,所以要選擇良好的移栽適期種植,盡可能在高溫干旱季節以前使莖葉封行,能有效控制雜草,保持水分,降低地表溫度。在日照強的地方栽樹遮蔭,或用遮陽網人工遮蔭,春秋兩個生長旺季做好施肥及澆水工作,注意平衡施肥,小苗少施大苗多施。
8.縮短生育期。本病的性質是容易侵入根莖老化的部分,應盡可能快地使根莖膨大,盡量早期收獲,能夠減輕本病的危害。
9.合理輪作。盡可能避免連作,應與豆科或禾本科作物輪作,最好采用綠肥覆蓋。
10.農藥防治。采用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保護預防。發病初期采用50%撲海因懸浮劑1000~1500倍液噴霧,每7~10天1次,連續3次。